第861章一些事在悄悄改變
關燈
小
中
大
第861章一些事在悄悄改變
疆域方面的擴張需要一個循環漸進,不是光占領就算完事,還需要能夠形成穩固並且有效的統治。
什麽叫穩固?就是當地人起碼願意接受統治,不是三天兩天玩造反。
有效的統治則是要有所產出,並且還向中央進行納賦和交稅。
當前漢國占領了巴蜀,要說什麽穩固是沒有的事情,每天都在發生深山老林土著出來襲擊漢人村落的事情,從而蜀地的漢人和軍隊需要時不時合作對某處進行圍剿。
蜀地的亂局不知道會維持多久,沒有一個穩固的環境,中樞非但無法從蜀地獲得產出,甚至可能需要由中樞支援地方。這就是一種占領了土地還需要持續投入的情況,能解決當然對長久有利,要是某天受不了放棄,不光是白忙活,投入的損失也產生了。
開疆擴土這種事情本來就是那樣,中樞有沒有足夠的決心,又要有那個耐心去等待,想要短時間能看到成果的話,通常是在打內戰中才能看到。
不同種族的戰爭除非是打下來就往死裏盤削,要不然怎麽可能第一時間就能看到效益。即便當地有再多的資源也要有那個環境去開采,或是開采的成本著實高昂。
呂武有做過相關的盤算,得出的結論是蜀地想平穩下來,首先移民要能夠扛住,國家對蜀地的小規模用兵也會很頻繁,再加上適當的招撫政策,依然需要花費至少十五年才能達成有效統治。
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,古蜀國畢竟不是曾經晉國的一部分,也不像鄭國遭受過範國的統治和衛國遭受過荀國的統治。
漢國兼並荀國花最多三年就能形成有效統治,那是因為本身就有人心基礎,想要蜀人接受漢氏子姓的統治則是一切從零做起。
前置條件的不同,花費的時間當然也就不一樣。這是肯定的事情。
“衛國不覆有,此是荀氏功勞,我家需得酬謝。”呂武正在跟呂政講話。
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,呂武一直在寫書,當然也不是埋頭寫書不關註其它。
呂武先行將自己穿越過來之後幹的事情用文字寫出來,過後會進行一些摘要,比如是怎麽來發展陰氏,裏面包含了軍事與民政;後面又是帶著什麽樣的想法向北和向西開拓;少不得還有零零碎碎的一些思想感悟之類。
那不能說是著書,應該說是寫私人手劄吧?
至於著書,呂武打算從再研究一遍漢律開始,之後可能會修改和細化一下漢律,衍生出著作一本法家學術書籍。
呂政經常會過來對呂武進行匯報,再像個孫子那樣跟自己的爺爺聊一聊。
“智盈在長狄,探子回報有遷徙再向北跡象。”呂政想到了趙氏,不免又想起了自己那位死於郁郁寡歡的奶奶。
趙氏也是向北轉移,趙武一開始有什麽圖謀隨著他的死去變得不再重要,趙氏也像是一顆石子投入水中,泛起一絲絲的漣漪就消失不見了。
趙武死亡的消息傳到當時還是陰氏的這邊,?嬴就開始進入到抑郁時刻,硬撐了三年就病逝了。
陰氏當時還不是漢氏,也就是沒有立國,作為主母的?嬴病逝,自然也就不會將喪禮辦得怎麽樣,謚號什麽的就更別想了。
?嬴病逝,夫人之位被誰得去了?沒有的事。那些媵還是媵,嬖人也繼續當她們的嬖人,不想死就別想著在正牌婦人死後搞東搞西,呂武不會允許,呂陽就更不會了。
什麽叫嫡出?就是正牌夫人生出來的孩子。
在正牌夫人死了之後,遞補上來的繼婦,哪怕是遞補的,她也還是夫人。這麽一搞,這位繼位的夫人有孩子,該是成為嫡出,還是繼續作為庶出?
關乎到繼承權這種事情,貴族都不會瞎胡搞,何況是已經成了一國之君的呂武呢。
“中行寅流亡楚國,得楚王圍敕封為蒲騷大夫。”呂政說的‘蒲騷’可不是罵人。
這個“蒲騷”在楚國中部,它在清發水的邊上。清發水可能會令很多人感到陌生,知道是在雲夢澤附近就行了。
然後,雲夢澤對現在的楚國來說真不是什麽窮鄉僻壤的所在,相反那邊的物產非常豐富,絕對能算是楚國比較肥美的封地之一了。
雲夢澤變成一個窮山僻壤,主要是從開始盤踞大量的匪盜開始,而那是在楚國滅亡之後的事情啦。
呂政說道:“祖父,可需遣使追回中行寅?”
楚國會交出中行寅嗎?還是有一定的幾率,只是不那麽大。
看似進入衰弱期的楚國,他們只是內部的力量無法得到有效整合,並不是從硬實力上真的衰敗不堪了。
只是話又說回來,楚國除了有限的幾位國君能有效整合大多數的力量之外,其餘國君都沒有那個能力。以至於看著很強大的楚國,展現出來的力量遠遠沒有一個霸主國該有的樣子。
呂武點頭,說道:“可。”
甭管結果怎麽樣,試一試楚國對漢國的邦交態度也是極好的。
呂政猶豫了一小會,說道:“祖父既在,孫兒如今以學業為重,是否……不再監國?”
呂武在整理近期寫的手劄,挑挑揀揀看上去挺忙,一邊說道:“治國便是學習。”
他在挑選一些要給呂政看的手劄,說治國就是最好的學習也沒有錯,只是呂陽還健在,得到儲君待遇的人不該是呂政啊。
不就是因為這一點,呂政才多次請求呂武收回監國權力的嗎?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,總之又再一次被呂武拒絕了。
“此些你得空可以讀讀。”呂武將挑選出來的手劄放在一個盤子裏,一一介紹都是一些什麽東西。
不知道為什麽,呂政總覺得出征荀國歸來的祖父有了一些變化,一開始還沒有想明白,後來醒悟過來,那是祖父變得更像是一位老人了。
這種變化不是體現在模樣短時間內蒼老了許多,完全就是一種心態上的轉變。
以前的呂武恨不得三天能處理完的事情在一個時辰內做完,面對什麽抉擇也是一副一代人能解決就必定是一種銳意進取的表現。
現在?呂武做事不但不急不緩,還在擇決上少了銳利,多了許多的耐心。
拿呂武對呂陽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,以往談起呂陽不是很快不耐煩,便是談都不想談,到後面願意聽呂陽在做什麽,幾次還表達想要呂陽盡快回到“長安”的情感。
“需得讓父親快些回來……”呂政心想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疆域方面的擴張需要一個循環漸進,不是光占領就算完事,還需要能夠形成穩固並且有效的統治。
什麽叫穩固?就是當地人起碼願意接受統治,不是三天兩天玩造反。
有效的統治則是要有所產出,並且還向中央進行納賦和交稅。
當前漢國占領了巴蜀,要說什麽穩固是沒有的事情,每天都在發生深山老林土著出來襲擊漢人村落的事情,從而蜀地的漢人和軍隊需要時不時合作對某處進行圍剿。
蜀地的亂局不知道會維持多久,沒有一個穩固的環境,中樞非但無法從蜀地獲得產出,甚至可能需要由中樞支援地方。這就是一種占領了土地還需要持續投入的情況,能解決當然對長久有利,要是某天受不了放棄,不光是白忙活,投入的損失也產生了。
開疆擴土這種事情本來就是那樣,中樞有沒有足夠的決心,又要有那個耐心去等待,想要短時間能看到成果的話,通常是在打內戰中才能看到。
不同種族的戰爭除非是打下來就往死裏盤削,要不然怎麽可能第一時間就能看到效益。即便當地有再多的資源也要有那個環境去開采,或是開采的成本著實高昂。
呂武有做過相關的盤算,得出的結論是蜀地想平穩下來,首先移民要能夠扛住,國家對蜀地的小規模用兵也會很頻繁,再加上適當的招撫政策,依然需要花費至少十五年才能達成有效統治。
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,古蜀國畢竟不是曾經晉國的一部分,也不像鄭國遭受過範國的統治和衛國遭受過荀國的統治。
漢國兼並荀國花最多三年就能形成有效統治,那是因為本身就有人心基礎,想要蜀人接受漢氏子姓的統治則是一切從零做起。
前置條件的不同,花費的時間當然也就不一樣。這是肯定的事情。
“衛國不覆有,此是荀氏功勞,我家需得酬謝。”呂武正在跟呂政講話。
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,呂武一直在寫書,當然也不是埋頭寫書不關註其它。
呂武先行將自己穿越過來之後幹的事情用文字寫出來,過後會進行一些摘要,比如是怎麽來發展陰氏,裏面包含了軍事與民政;後面又是帶著什麽樣的想法向北和向西開拓;少不得還有零零碎碎的一些思想感悟之類。
那不能說是著書,應該說是寫私人手劄吧?
至於著書,呂武打算從再研究一遍漢律開始,之後可能會修改和細化一下漢律,衍生出著作一本法家學術書籍。
呂政經常會過來對呂武進行匯報,再像個孫子那樣跟自己的爺爺聊一聊。
“智盈在長狄,探子回報有遷徙再向北跡象。”呂政想到了趙氏,不免又想起了自己那位死於郁郁寡歡的奶奶。
趙氏也是向北轉移,趙武一開始有什麽圖謀隨著他的死去變得不再重要,趙氏也像是一顆石子投入水中,泛起一絲絲的漣漪就消失不見了。
趙武死亡的消息傳到當時還是陰氏的這邊,?嬴就開始進入到抑郁時刻,硬撐了三年就病逝了。
陰氏當時還不是漢氏,也就是沒有立國,作為主母的?嬴病逝,自然也就不會將喪禮辦得怎麽樣,謚號什麽的就更別想了。
?嬴病逝,夫人之位被誰得去了?沒有的事。那些媵還是媵,嬖人也繼續當她們的嬖人,不想死就別想著在正牌婦人死後搞東搞西,呂武不會允許,呂陽就更不會了。
什麽叫嫡出?就是正牌夫人生出來的孩子。
在正牌夫人死了之後,遞補上來的繼婦,哪怕是遞補的,她也還是夫人。這麽一搞,這位繼位的夫人有孩子,該是成為嫡出,還是繼續作為庶出?
關乎到繼承權這種事情,貴族都不會瞎胡搞,何況是已經成了一國之君的呂武呢。
“中行寅流亡楚國,得楚王圍敕封為蒲騷大夫。”呂政說的‘蒲騷’可不是罵人。
這個“蒲騷”在楚國中部,它在清發水的邊上。清發水可能會令很多人感到陌生,知道是在雲夢澤附近就行了。
然後,雲夢澤對現在的楚國來說真不是什麽窮鄉僻壤的所在,相反那邊的物產非常豐富,絕對能算是楚國比較肥美的封地之一了。
雲夢澤變成一個窮山僻壤,主要是從開始盤踞大量的匪盜開始,而那是在楚國滅亡之後的事情啦。
呂政說道:“祖父,可需遣使追回中行寅?”
楚國會交出中行寅嗎?還是有一定的幾率,只是不那麽大。
看似進入衰弱期的楚國,他們只是內部的力量無法得到有效整合,並不是從硬實力上真的衰敗不堪了。
只是話又說回來,楚國除了有限的幾位國君能有效整合大多數的力量之外,其餘國君都沒有那個能力。以至於看著很強大的楚國,展現出來的力量遠遠沒有一個霸主國該有的樣子。
呂武點頭,說道:“可。”
甭管結果怎麽樣,試一試楚國對漢國的邦交態度也是極好的。
呂政猶豫了一小會,說道:“祖父既在,孫兒如今以學業為重,是否……不再監國?”
呂武在整理近期寫的手劄,挑挑揀揀看上去挺忙,一邊說道:“治國便是學習。”
他在挑選一些要給呂政看的手劄,說治國就是最好的學習也沒有錯,只是呂陽還健在,得到儲君待遇的人不該是呂政啊。
不就是因為這一點,呂政才多次請求呂武收回監國權力的嗎?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,總之又再一次被呂武拒絕了。
“此些你得空可以讀讀。”呂武將挑選出來的手劄放在一個盤子裏,一一介紹都是一些什麽東西。
不知道為什麽,呂政總覺得出征荀國歸來的祖父有了一些變化,一開始還沒有想明白,後來醒悟過來,那是祖父變得更像是一位老人了。
這種變化不是體現在模樣短時間內蒼老了許多,完全就是一種心態上的轉變。
以前的呂武恨不得三天能處理完的事情在一個時辰內做完,面對什麽抉擇也是一副一代人能解決就必定是一種銳意進取的表現。
現在?呂武做事不但不急不緩,還在擇決上少了銳利,多了許多的耐心。
拿呂武對呂陽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,以往談起呂陽不是很快不耐煩,便是談都不想談,到後面願意聽呂陽在做什麽,幾次還表達想要呂陽盡快回到“長安”的情感。
“需得讓父親快些回來……”呂政心想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